前一篇Part-1提到,客戶對業務員說:「你們做保險的都一直跟我說會發生意外,什麼明天跟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啦。好像我每天出門都是要去跟黑道車拼一樣!」

為什麼Kevin老師認為這不是一個反對問題?

人們在對話的過程中,會針對對方所說的話給予回應,這些回應通常都是話題的延續而已。只不過銷售人員自己遇到過太多的客戶反對問題,因此有時候會太過敏感,把客戶自然回應的接話,都當成了反對問題。再加上絕大多數的銷售人員都使用「說明告知式」的銷售,就會很自然的用一大堆的說明告知話術,再去嘗試著說服客戶。很多時候得到的會是反效果。客戶本來只是隨口閒話一句,結果你很認真去說明一大堆,客戶反而也認真起來了。客戶又從你說的一堆話當中,找到很多可以提出反對問題的點。

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業務員的額頭開始冒汗,說話愈來愈急,還伴隨著結巴。當業務員出現這些症狀時,我就可以判斷,他已經快要被客戶判出局了。

那麼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技巧來化解呢?

技巧就在於運用「引導式銷售」。

引導式銷售的第一步,順著客戶的話先給予認同的回應。這是為了閃過客戶大腦的防衛機制。人們聽到跟自己不同想法的話語時,會自動啟動一個防衛機制。這個防衛機制一但啟動,下一個自動化的行為就是,找出反證的理由來進行反駁。而認同的回應會讓客戶自然的接受,腦袋不會去找理由,找藉口,這樣他才能繼續聽下去。

再來,回應時,簡化客戶的問題點。把大問題予以簡化,減輕這個問題在客戶大腦中的份量。

業務員:「對厚!你說的沒錯(認同),我們又不會隨便就在路上遇到黑道。」其中「我們又不會隨便就在路上遇到黑道」簡化了客戶說過的話。

先卸下客戶的防衛機制之後,接下來要用提問的方式來轉移話題,轉到我們想要談的焦點。可以用「對比性的問題」來引導客戶的思考方向。

業務員:

「你覺得在路上,遇到黑道的機率比較高?還是遇到酒後開車的機率比較高?」

「你覺得在路上,比較會看到黑道開槍?還是比較會看到發生車禍?」

「電視報導黑道火拼的新聞比較多?還是報導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的新聞比較多?」

Kevin舉了三個例子做示範,真的運用時,問一個就夠了。不要連續三問,咄咄逼人,小心客戶翻臉。問完後通常客戶不會立刻回答你,會有短暫的沉默。這表示你提的問題點他聽懂了,千萬不要逼他開口回答。

為什麼這種「對比性的問題」會讓客戶聽懂接受呢?很簡單,我沒有講什麼統計數字,也沒有講什麼專業知識,而是提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曾經有過的經驗。這些經驗可能在路上有看過,可能在電視新聞中有聽過,因為經常的累積了這些經驗就會成為常識。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所謂的常識,因此客戶不需啟動大腦中複雜的理解分析機制,就能夠自然的接受。

總結一下,「引導式銷售技巧」的首要關鍵就是,先給予認同的回應,卸除防衛機制;運用生活中經常有的經驗及常識,讓對方自然接受我說的話。

好囉,現在我們用四兩力氣撥開了千金重擔,先轉化了客戶原來的問題點。

接下來要向銷售的下一步推進,準備要做轉折與引導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常振國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