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義價值

好友林家泰老師推薦了一本好書「為未來而教」。

作者葉丙成教授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創新的教學方法,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,讓學習不再只是一成不變的考試求高分。

但是讓我深受啟發的不只是這些創新的教學方式,

而是葉教授(不是心海羅盤的葉教授喔!) 用了相當多的篇幅闡述身為老師的價值是什麼?

老師這份工作對他的意義又是什麼?

葉教授在書中有許多發人省思的闡述我就不再贅言。

倒是葉教授描述到他的前輩老師說:「大家都以為稱呼我們教授比稱呼我們叫老師高級?錯了!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包含了跟學生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。

而大學裡的教授只有教專業知識,只剩下授業的功能,所以只能稱為教授,不夠資格被稱為老師。」

跟葉教授一樣,我被這段話重重的敲了腦袋。

我在企業內訓授課,到底有沒有資格被稱為老師?還是勉強只能被稱為講師呢?

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在思考,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價值是否真的會影響他對工作的投入度?

是否真的能提高成就動機,甚至產生自發性的挑戰與創新呢?

不少心理學家做了研究與實驗,證明了這個假設是真的。

因此我設計了一門課,談工作的意義與價值,以及領導者如何透過帶領團隊共創願景來凝聚團隊。

課程中的實務演練環節讓我發現到,當人們被引導思考自己的工作價值時,

由一開始的皺眉苦思,漸漸地豁然開朗,到滿臉笑容地分享。

這個過程是個人內在對話後的一個整理,也是一種深層的動機激勵。

再加上團隊共同創造的願景行動金字塔,將個人與團隊結合,真正做到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。

很高興在我設計這門課程的第三年開始,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將這門課引進企業內訓。

本來我以為,企業花錢辦訓練要的都是技巧秘訣,想要的是快速提升業績,

或是立刻搞定企業自己每天面臨,卻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
沒想到,還是有很多企業重視提升個人工作價值共創團隊願景。

我很慶幸有機會講這門課,也很驕傲這課程獲得優秀企業的認同。

如果我能在課堂中引導學員發現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,

是不是有資格被稱為老師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常振國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